技職再造論壇:工業4.0核心在國際標準

2016/12/19 00:44

工業教育 自動化 產學合作 工業4.0


關係動力學院創辦人夏惠汶,談到德國、日本的工匠精神,特別是百年長青企業西門子是工匠精神的實踐者。但他認為中國也有所謂的工匠精神,例如在莊子養生篇有一則疱丁解牛,就是中國傳統歷史上具體工匠精神的具體展現。而工業4.0與工匠精神就是台灣這個華人社會可以發揮的地方。

 

但他話鋒一轉,談到「學用落差」,學跟用。他認為,不應當產業界要什麼學校就非得提供什麼;因這中間有個吊詭,現在產業都只有三年週期就會面臨轉型問題,但學校要引領時代,要替社會預見未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需求。只是也應當從小處著手,例如未來是否如可仿效政大訂立吳寶春條款,讓乙級技術士的資格也可考研究所。

 

技職論題.夏惠汶,何欣純,陳國青,

何欣純進一步提到,目前「產學合作模式」的彈性不夠,現在專班式的產學合作,得走向「化整為零」。

立法委員何欣純也認為,日、德的「工匠精神」可以透過工業4.0的世界趨勢在台灣重塑。因為社會、家長與學生等價值觀因世界科技浪潮的衝擊已逐漸轉變。何欣純也為地方傳統產業請命,傳統的工具機產業,都希望社會不要把他們再列為傳產,因為傳產也希望可往工業4.0方向發展,向科技及高端製造業創新。

 

但工業4.0的傳產再創新,何欣純進一步提到,目前「產學合作模式」的彈性不夠,現在專班式的產學合作,得走向「化整為零」,讓每個中小企業都有與學校與政府政策資源對接的可能性。否則就像目前技職教育體系的學研資源受限於法規與學校慣例,中小企業主根本不知如何著手進行創新的產學合作。

 

她還提到,目前台灣技職教育體系鬆綁已在進行,包括業師認定、業師資格都已鬆綁,但要傳統產業與創新技術,以及學校與政府的資源都能融合,產學合作才能提供中小企業進行創新。像台中在地的工具機工廠等,也很希望可以走向傳產再創新,但如何設計共同標準的智慧系統,輔導讓所有中小企業皆可雨露均沾,這部分就需要政府進行跨部會整合,而目前只有國發會比較有能力進行跨部會的協調。

 

技職論題.夏惠汶,何欣純,陳國青,

陳國青表示,工業4.0的核心概念不是技術,而是國際標準與流程參考架構的設定。

產業界專業代表西門子工廠自動化資深發展經理陳國青,則更進一步從國際潮流的專業角度出發提醒說,政府與中小企業都未必能深刻理解工業4.0的核心概念。陳國青表示,工業4.0的核心概念不是技術,而是國際標準與流程參考架構的設定。

 

工業4.0雖然有九大科技技術的普級做為基礎,包括巨量資料與分析、擴增實境、增加製作能力、雲端、網路資安、工業網路、垂直水平的軟體整合、模擬軟體、機械手臂,但這是工業4.0設定未來十到二十年數位化的基礎技術,工業4.0的核心模式關鍵在於能夠不斷優化製造流程。

 

而能夠不斷優化製造流程的核心關鍵,則在於能夠透過網絡,進行直垂與水平的生產價值體系整合,而這樣的整合則需要資訊共通的標準及參考架構,德國技職教育與工匠精神,即是透過工業4.0的核心概念與製造智慧系統及電信基礎建設進行無縫的整合。但這樣所謂工業4.0的核心概念,必須與國際製造業的標準也同時進行整合。

 

顯然技職教育體系的再造,無論從政府、學校與企業界,對於未知的未來都還有很長的路得慢慢摸索,只是少子化的海嘯已經狂猛來襲,已知的必然是大學與技職院校倒閉及學用落差問題惡化,台灣整體教育資源的分配需要更多廣泛與深刻的探討,才能面對未知和已知的時代浪潮。

 

 <中國時報2016/12/17 楊明浩>


關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