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衝擊產業供應鏈,許多人都認為應該要加速自動化布局;專家提及,疫情對台灣帶來的好處,就是製造業重新回到經濟活動的舞台,「得製造業者得天下」,製造業要加速智慧製造、邁向工業4.0,不管情勢多壞,都要投資未來。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的產業戰略論壇,在綜合座談場次,以「產業鏈智慧化的關鍵策略」為題,邀請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台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共同與談,由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主持。
李詩欽指出,隨著美中貿易戰衝突升溫,以及大陸人力成本提高、物聯網IoT發展趨勢,製造業回到先進國家已成為可能。去年開始,台商回流台灣,資金回流2,000多億元,有75%廠商都是ICT產業。
李詩欽指出,這次疫情和美中貿易衝突,反而讓製造業回到經濟舞台,在疫情當中扮演穩定經濟和社會的力量,回到「得製造業者得天下」的情況,台灣要掌握時機。製造業未來就是在「工業4.0智慧製造」,供應鏈的布局需要有機性、持續性的發展,超前部署是必要的課題。
許文憲則認為,台灣的工具機製造業是一個垂直整合完整的供應鏈,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對台灣製造業是很好的時機點。建議政府利用國內疫情穩定的優勢,擴大內需、訓練人才、更新學校的設備。人才、設備準備好了,就可以馬上出發。
許文憲舉例說,此次口罩國家隊能夠快速成形,主要是因相關產業都是垂直整合的,並有完整供應鏈,才能短時間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工具機打群架很重要,從國家隊變成國際隊是共同努力的目標。而打群架就是要做到同規共軌,再各自客製化,有規模又能節省成本。此外,美中貿易戰到疫情,改變製造業重新布局,現在是「溫度」最好的時候,希望政府跟美國簽貿易協定(FTA)。若能簽FTA,政府大門一開,將能創造台灣未來奇蹟。
李長明表示,以PCB產業特性,要遷廠並不容易。因此,企業必須朝向管理與技術優化的方式來創造差異化,追求高附加價值。PCB產業已經逐漸面臨紅色供應鏈的競爭,必須有高附加價值產品才能保持領先。此外,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意味著基層人力不足,對產業而言是最大的瓶頸,政府對此應該要有對策。例如開放外勞額度。
李長明表示,自動化可以減少勞力需求,但需要跨領域的人才,企業如何結合產官學研的資源,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途徑。
詹文男在結語時指出,資通訊(ICT)原本的定義是Information資訊、Communication通信、Technology科技,但新的ICT定義為Intelligent智慧、Connectivity連結、Trust信任,若朝此發展,台灣未來更有機會。
圖文參考: 聯合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