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控通 / 中時電子報專欄: 食品安全與產銷履歷

2017/11/06 13:54

產銷履歷 食安 系統升級


芬普尼毒蛋風波持續延燒,日前經檢驗查獲含有芬普尼的雞蛋後,目前市面上仍有近6萬顆雞蛋下落不明。而近年來的食安風暴接連爆發,其問題的根源除了黑心商人的不當牟利之外,更是凸顯了農業食材在原物料來源的監控產生了重大漏洞。

一般民眾認為,遠離食安問題,就是減少外食在家裡做飯,但是仔細思考:減少調味料、食材新鮮,是吃得較健康的角度,但對於食材的來源、是否含有農藥、病菌? 是否為黑心工業用或畜牧用? 是否食品加工品製程安全?這些都是無法了解與追蹤。

原物料從產地到餐桌這些連續階段的監管,食安風暴的接連爆發,需要一次深層的思考如何運用資通訊技術的導入,從研發、製造、產品檢測等製造端進行智慧化加值,將企業硬體部分藉由雲端、物聯網與智能裝置做智慧化的管理,希望能順利提升生產效能,導入「智慧生產」及「數位加值」兩大面向做全面性的轉型。

食安問題與種類複雜,解決方案也不同。使用工業的原料來製作加工品:機械油料用於包子食品、工業用原料製作調味料;販售過期的原料:塗改過期有效期限;使用假的原料來製作:餿水油冒充食用油、工業鹽當成食用鹽、工業用假酒;藥物殘留:水產品
含致癌禁藥、麵條、肉類含瘦肉精;包裝物問題:包裝食品含塑化劑;產地竄改:越南米冒充台灣米、越南茶冒充台灣茶;畜牧改食用:養豬用的米作為白米;偽藥:水產藥品;
假食品:魚翅、燕窩、鱈魚。工業用原料成本遠低於食品級過要用級的原料,過期食品可能會產生黃麴毒素影響人的健康甚至罹患絕症,從加工廠經過通路到餐廳或者大賣場到一般的民眾家庭,台灣的法律無法約束這些食品安全帶給民眾的健康與信譽的危害: 食安法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但有些影響已經影響許多家庭的幸福,所以防範的重要性大於事後的罰則

數位加值的部分,透過生產履歷的數位化、食品溯源與到生產設備的自動化,不僅能有效的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資訊管理能力,加速整體生產效率,並提供成份來源的透明度,回應近年來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產業分析經理徐君瑋Derrick Hsu指出: 從資策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消費者對於產品原物料的資訊來源的重視更勝以往,傾向購買能查詢的到成份履歷的商品。因此,對於中型食品加工廠而言,全面升級生產設備邁向自動化與數位化,可以有效的掌握所以使用成份之來源,包括不同時期進貨的批號中的所有資訊、產地、以及原物料中途的加工資訊等。要達到上述資訊的掌控,就需要投入自動化來進行智慧系統的全面升級,如此才可以帶領台灣食品進入更有競爭力的階段。
訪談外商原廠技術: " 台灣西門子 Siemens Taiwan與@洛克威爾的SCADA目前有嚴格的資訊流規範在製藥食品領域。"

然而,目前食安解決方案所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投入的設定成本過高使得無法與消費者需求一致,因此,自動化的導入仍建議採逐步升級為主,由消費者認同食安的重要性,願意購買有認證與產銷履歷的產品,反應的售價成本可被接受,終端的製造商與食品加工廠才願意投資進階的系統,像是自動化產線與產銷履歷的採用,產銷履歷從原料進口到產品出口都會記錄清楚,以避免中間人為造假或錯誤,另外為了提升資料數據分析,工廠內的設備與機械需要提升,這個需求就會傳到中小企業的機械產業,像是機械需要連上網路、通訊方式統一以便終端
食品工廠收取數據,進一步分析數據,了解產線與追蹤。
訪談 司騰達bhp陳國青經理Bob Chen: "困難的地方在於舊的設備要如何從PLC擷取資料,因為通訊的方式不統一,或是有些機械還沒有連上網路,要推行需要中小企業主有提升系統的共識。"

 

 


關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