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供應鏈正醞釀「史上最大生產線遷徙潮」,兵馬未動,卻已先面臨不少問題待克服,包括缺工、如何縮短新廠學習曲線,以及與其他原物料廠合作等三大難題。
業界人士表示,美中貿易戰延燒,供應鏈都明白盡快布局海外生產據點才是正解,但中國大陸長期以來供應源源不絕的人力,且學習力強,無論是在人數或者技術方面,其他國家在短期內都很難取代。
事實上,台廠過去大舉西進大陸,不僅在當地建立一套工廠管理準則,也因為兩岸語言相通,因此生產效率原本就領先東南亞國家。
另一方面,蘋果供應鏈生產線規模龐大,機台生產參數與調校都是一門學問,一旦數據偏差或失真,將大幅衝擊良率與生產效率,
因此,未來台商若想強化東南亞生產基地,除要克服缺工問題,也要想辦法縮短產線人員的學習曲線,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機台調校,才能快速提升良率,符合客戶需求。
業界人士指出,尤其蘋果供應鏈所生產的手機、平板、筆電,都屬於高單價產品,若學習曲線無法有效縮短,很可能導致業者虧損,因此教育訓練的事前準備絕對是必要的,但這方面過去鮮少有台廠在耕耘。
此外,蘋果供應鏈要興建生產據點,也必須與原物料廠商配合,上游原物料業者若無法配合進駐當地市場,製造商勢必要花更多成本進口材料,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延誤量產時間,導致交貨時程延宕。
業界人士認為,無論是遷廠或產能轉移,台系業者除了上述三大難題需要解決之外,還有當地的政治、以及土地等問題需要克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貿易戰摧殘下,供應鏈廠商也只能被迫去改變,才有機會尋出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