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中國 把「垃圾」變「資源」

2019/01/13 12:27

循環經濟 生產流程轉型 再生能源 廢棄物利用


中國身為全世界製造廢棄物最多的國家,取經全球最環保的國家-芬蘭,積極將這個「最多」轉型成真正可利用的資源,尤其是來自家庭、工業區、商業中心的廢棄物,預計2030年這樣的轉型可以省下高達人民幣32兆元(約新台幣142.6兆元)的工業和家庭成本。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近年來各國競相投入的經濟施政重點,也正是台北市和上海市2018年12月舉辦雙城論壇交流的主題。各國和各城市推動循環經濟的動機很多,有的是為了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經濟環境;有的是想解決人口膨脹的問題;有的是要配合達到減碳的標準;有的是單純為了善盡社會責任。無論動機如何,經濟由仰賴消耗和消費轉而依靠再生和復原,已成為全世界各地決策者優先施政的重點。
環顧全世界,想要找到值得借鏡的例子,不妨留意芬蘭和中國。芬蘭率先轉型,如今成了移植循環經濟經驗的出口國,其總人口不到552萬人,許多條件也和台灣相近;中國則是全世界製造廢棄物最多的國家,需待政策調整的力道更龐大而迫切,相關經驗也值得和台灣交流。

芬蘭 循環經濟全球領頭羊

芬蘭在2016年率全球之先,明訂目標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循環經濟的領導者,不僅能身居全球最環保的國家,同時也有機會成為開發綠色解決方案的先驅。為了邁向這個目標,芬蘭規劃將朝產生最多溫室氣體的4大行業下手: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以及供熱和發電業。配合推動此目標的芬蘭創新基金會(Finnish Innovation Fund; Sitra)認為,運輸業想達到減排又最省成本的辦法就是推動電氣化,但同時要讓電池成本變得負擔得起;相對地,風力雖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發電方式,卻也想要解決儲存容量的問題。Sitra進一步預測,到了2030年,芬蘭的電動車將占車輛總數3成,由目前的1.1萬輛增為80萬輛。因此,當務之急是投資15億歐元(約新台幣527億元),建立完備的充電站據點。Sitra也建議,風力發電要由目前的2百萬瓩(GW)增至2030年的7百萬瓩,這將是一大壯舉,在每一次申請過程和生產流程都需要分配到充分的資源。
在供熱和發電方面另一個重要的做法,則是透過生質能取代化石燃料,在工業用供熱以生質能或沼氣取代化石燃料,而住宅和商辦建築則採用熱泵和電熱系統,甚至製造業也有加強利用生質能的計畫。Sitra主張,這個邁向碳中和(Carbon Offsets)的策略需要政府引導個人和企業都投入減碳的行列,正如Sitra氣候解決方案主管斐友(Janne Peljo)接受當地媒體訪問表示:「政府的主要職責是要確保減碳所需的基礎建設必須到位,讓企業和個人有誘因選擇低碳的方式,也要確使當前的法令和誘因不會妨礙或限制對減碳辦法的投資。」

芬蘭的電動公車

充分利用材料 降至最低廢棄量

芬蘭政府的理念是,所有原材料都要得到充分利用並回收,並採用芬蘭幾十年來所累積的創新技術,將廢棄量降至最低。在芬蘭第2大城市埃斯波(Espoo),有一個Ämmässuo廢棄物處理中心,主要處理鄰近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的垃圾,尤其是來自家庭、工業區、商業中心的廢棄物,Ämmässuo會將這些分類為混合廢料、紙張、生質廢棄物、紙箱、玻璃、金屬、危險廢棄物和電器。赫爾辛基大都會區自1993年即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容器來收集各種廢棄物。Ämmässuo從2014年開始處理被分類好的垃圾,而落實分類的結果,導致只有1%的垃圾需要進入掩埋場,這些垃圾又將產生家庭可利用的沼氣。因此,Ämmässuo的掩埋場占地54公頃,目前只使用了其中12公頃的土地。除了垃圾掩埋場外,還有一個處理污染水的區域,最後也是進入垃圾掩埋場。這裡也處理從赫爾辛基的花園、農場和家庭取得的樹枝,在經過碾切之後,能生產出生質燃料。赫爾辛基每個家庭每月負擔200歐元,以支付包括蒐集廢棄物、提供水電以及暖氣的服務。

中國 廢棄物產量最高之地

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既要確保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又要避免、降低排碳,堪稱極其浩大的工程。中國政府2015年通過《十三五規劃》,增加再生能源市場比重,採取行動提高廢棄物管理水準,禁止進口24種外國廢棄物,並引入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進而提昇產品設計,規範回收利用。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最近的報告分析,若能成功轉型落實循環經濟,不僅可以大幅改善空氣品質,碳排放量也將同步下降,2030年以前還可省下高達人民幣32兆元(約新台幣142.6兆元)的工業和家庭成本。這份報告說,要實現轉型,必須從產品設計源頭徹底告別廢棄物和污染,同時大幅增加材料和產品(例如:汽車)的改進使用頻率。報告認為,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改造的重心應放在3個都會系統:建築環境、交通運輸和城市給養,以及2個工業系統:紡織與電子,按照如此步調改造,到了2030年,空氣懸浮微粒污染將減少10%,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11%。

如何處理垃圾,也是這個全球最大垃圾製造國的重要課題。適逢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對岸民間企業透過數位化平台來降低廢棄物的構想極富創意。阿里巴巴旗下的訂餐網「餓了嗎」在上海成立一個永續發展的實驗室,其中推出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是在網站加入「不用筷子」的選項,截至2018年11月底為止就節省4,300萬雙筷子。
多家新創公司也利用WeChat來鼓勵垃圾分類,其中一家新創智慧回收平台─小黃狗,在各大城市設置智慧回收機,收取紙類、塑膠、金屬、布類、玻璃等廢棄品,按重量計價,結算後的金額直接存至民眾的WeChat錢包裡。目前服務網已經覆蓋30個城市,用戶數量高達140萬人。出乎意料的是,最熱烈響應回收的族群是老人與退休人士,不僅成為新一代環保尖兵,同時還可藉由回收垃圾賺點小錢。

圖文來源: 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news/show/5357


關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