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今年走向,主要受三個影響。從外部來說,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的中國(包括香港)經濟走向很值得關注;另外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台灣第 11 大貿易國)的經濟發展也很影響台灣。還有一個就是台灣自身經濟政策和體制改革,這更是重要因素。
第一,中國經濟持續下滑連累台灣
無論是中國內部學者,還是西方研究機構,多認為 2019 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降低)。中國官方宣布去年經濟增長率(GDP)6.6%,高於預定的 6.5。但國際機構認為這個數字不真實:
新加坡的星展金融集團(DBS)研究員、首席經濟學家拜格(Taimur Baig)認為,中國 2018 年 GDP 肯定低於 6.5%。被視為國際權威的《美國經濟諮商會》(TCB)評估:2018 中國 GDP 成長只有 4.1%。中國官方學者、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拿到的政府內部報告展示,2018 中國 GDP 只有 1.67%,另有內部報告顯示是負增長。即使按中國官方聲稱的 6.6,也是 1990 年以來最低的。
中國經濟下滑,今年會更加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19 年中國經濟增長會降至 6.2%,明年更降至 6% 或以下。同時預測印度經濟增長率今年增至 7.3%,2020 年增至 7.5%。
中國經濟逐漸衰退,又逢美中關係交惡,2019 年經濟衰退情形恐增劇。
另外就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亞洲開發銀行(ADB)報告預測,因貿易戰,中國 GDP 將縮減 1 個百分點。也就是從上述國際貨幣基金預估的 6.2% 再減 1%。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E)學者 Louis Kuijs 預測,如果川普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提高關稅,2019 年中國 GDP 成長率將降至 5.8%。
第二,美國經濟增長的樂觀影響
雖然台美經濟連接規模不是那麼大,2017 年雙邊貿易額 682 億美元(台灣對美順差 167 億美元,當年台灣軍費開支 105 億美元),但因美國是世界經濟火車頭,經濟規模占全球 24.4%,所以美國經濟輻射世界,當然也影響台灣。
今年美國經濟雖有所放緩(去年太強勁,第二季增長率創過去四年最高紀錄 4.2%),但仍會穩步發展。美國去年第四季增長率數字還沒出來,前三季平均增長 3.27%,如全年超過 3%,將是 2005 年後第一次、過去 13 年最高。國際貨幣基金預測,2019 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在 2.5 到 2.7% 之間(仍優於近 9 年的平均值 2.2%)。從 1947 到 2018 年,過去 71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平均值是 3.22%。
美國經濟持續發展,有幾個數字和因素,川普當選總統至今兩年:創造了 530 萬工作機會;500 萬人脫離食品卷(福利);失業率降至 50 年最低;非裔西裔亞裔失業率歷史最低;有史以來最多美國人工作(1 億 5 千 7 百萬);65 年來美國首次石油出口,全球原油產量第一名!軍費去年 7 千億美元,今年 7160 億(是中國 3 倍多;是俄國 10 倍)。
美國總統川普作風偏向鷹派,強勢主導中美貿易戰,也為美國經貿開創新局勢。
川普總統把企業稅從 35% 降至 21%,是過去 70 年最大幅減稅,促使企業回流,招工擴大,失業率大幅降低,去年一度降到 3.7%。 據美國《世界貨幣觀察》(WMW)主編、經濟學家 Kimberly Amadeo 預測,美國失業率今年降至 3.5%,明年 3.6,後年 3.8。法國失業率去年是 9.1%(青年失業率 21%),兩項比较,更可看出美國失業率低於 4% 是怎樣佳境。
美國股市雖然去年 12 月大跌,幾乎把全年增長都跌沒了,但今年 1 月強勁反彈,《華爾街日報》說這是過去 30 年最好的 1 月份(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增 7.2%;納斯達克增 7.92%)。從川普當選總統以來,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都累計上漲了 30% 以上!《日經新聞網》報導,美國企業 2018 年獲利在全球企業(約 100 國家的 1.8 萬家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中占比達 39%(10 年前只佔 25%)。據全美製造商協會(NAM)調查,美國製造業和商界在 2018 年的樂觀情緒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國際貨幣基金預測,2018 年美國人均 GDP 達 6.25 萬美元(日本為 4 萬美元)。
第三,台灣自身經濟結構的問題
台灣經濟不僅受中美兩大國的影響,更受自己內部政策和體制的影響。馬英九執政最後一年,台灣經濟增長率只有 1.5%。蔡英文執政第一年,也只有 1.5,因國民黨留下爛攤子。蔡總統執政第二年(2017)台灣經濟成長增至 3.08%,是馬最後一年的一倍多。按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2018 年增長率為 2.66%。今年可能 2.41%。
受全球經濟影響,台灣今年經濟也會放緩,但不會有大的衰退或危機。股票再次沖到一萬點,並保持萬點以上。但台灣經濟今年不會有非常強勁增長,不僅國際因素,尤其受自身結構限制:主要是國民黨半個多世紀統治,台灣經濟國有化程度太高。獨裁者都喜歡國有化,國有就是黨有,一黨專制更可控制經濟。哪裡國有化程度高,哪裡經濟不會真正好。
美國經濟比較健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有比例較低。舉個電力公司的例子,就可看出中美台的不同:美國有 164 家電力公司,78% 是民營的,20% 是公私合營或國營的(2015 年數據)。美國電網公司的數量超過 500 家(平均每州有 10 家),絕大部分是民營的。它不僅形成競爭,市場化,更可避免一家或幾家獨大而造成價格壟斷和官僚化(及事故)。
而在台灣,電力基本被國營的「台電公司」控制(台電隸屬經濟部),全台才有 9 家(IPP)民營電力公司(只佔電力市場 17.9%),但他們不被允許有自己的輸電系統(電網),民營公司發電,只能賣給國有的、一家獨霸的「台電」。台電這樣做是限制(取消)民營電力公司直接向用戶服務的可能,更防止民營公司降低電費(競爭),台電就可以壟斷價格。
在中國,雖有華能、大唐、華電、國電等五大電力集團,但全部是國營的,國家壟斷電力事業。高度國營化不僅造成價格壟斷,還導致官僚橫行,無法改革,煤炭發電在中國占絕對主體(高達 74%),這是中國霧霾遮天、環境嚴重污染的重要原因(美國煤炭發電佔比低於 30%;台灣佔 36.9%)。
美國的國營比例(全部企業)在全球是最低的,在國有企業中就業的人數僅占全國總就業人口的 1.5%;國營比例約 5%。像歐洲經濟較好國家之一的英國,在柴契爾夫人任首相11年大幅改革後,國營比例降至 10%(之前是 20%)。
民營才有競爭,才形成市場,國有就是政府官僚主導,效率低,是災難。委內瑞拉就是最典型例子,其通貨膨脹率官方承認 170 萬 %(IMF 預測是 1 千萬 %;美國通膨率只有 2.2%)。七十年代委國是南美洲最繁榮的,現因高度國營化、走社會主義,成為全世界最糟經濟之一(300 萬人口逃到鄰國謀生)。國營導致官僚、低效、災難,這個道理早已是被無數國家證明的常識,在亞洲國家更容易被接受,但在台灣實施起來居然異常艱難,這是非常奇怪、不正常的!
像台灣的八大國有銀行金庫(政府佔多數股權),兩年前統計,占台灣金融市場 49%;但八大國有銀行經濟效益還不如兩個民營的銀行。這就看出公有還是私有,國營還是民營的區別。
像中國經濟下滑,其中一個因素是國營比重太高。美國經濟學家拉迪(Nicholas Lardy)最近撰文指出,中國國營企業雖享受政府各種補貼和貸款優勢,但仍有 40% 持續虧損;國企控制約 30 兆美元資產,相當中國去年 GDP 的兩倍多,但其資產回報率持續下滑。習近平支持國企,是把它作為維持政治控制的手段。
所以,台灣經濟要健康發展,必須進行全面改革,走向私有化,民營化,市場化。另外要警惕和避免葉克膜經濟。
有研究統計,台灣 500 大企業在中國雇員數量比台灣本地多:在島外員工 250 萬,島內 150 萬。
從上述三因素來看,台灣經濟要強勁發展,第一要警惕中國經濟下滑的連累,減少依賴對岸市場,以南向政策為槓桿朝向世界;第二要加強與全球最大、並經濟穩定發展的美國強化關係;但面對前兩者,台灣只能被動調整。而第三點才是更重要,更可能台灣自身做修正的,那就是改革經濟體制,大幅降低國有企業的成分,減少政府對企業的限制,給商界鬆綁,讓企業獲得更大自由(中小企業數量在台灣佔 97.7%,佔就業人數 78.44%)。記住這個被說過千百倍的鐵律:充分市場經濟,才有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