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也會一夕倒塌。根源始於 1903 年的英國第二大建商 Carillion,有超過百年歷史,有 4.3 萬員工,其中 2 萬人在英國,3 萬家供應商,更是英國政府重要的公共建設工程合約商,2016 年營收 52 億英鎊,但在 2017 年遇上財務危機,6 個月內發出 3 次財務預警,到 2018 年 1 月轟然倒閉,留下無數爛尾工程、失業員工、可能領不到退休金的退休員工、無數與供應商和客戶間的爛帳不知如何處理。台灣也有 3 家金融機構受創,分別是兆豐銀曝險 700 萬美元、華銀曝險 500 萬美元、彰銀曝險 500 萬英鎊。
Carillion 是英國柏油路集團(Tarmac)獨立而出,柏油路集團成立於 1903 年,原名柏油碎石聯盟有限公司(Tar Macadam Syndicate Limited),顧名思義經營的就是鋪馬路的柏油碎石,其原料來自煉鋼的爐渣。一開始經營不佳,1905 年公司改由鋼鐵大亨阿佛列‧希克曼(Alfred Hickman)執掌,一方面確保煉鋼爐渣的來源,一方面在希克曼家族的管理下,企業蒸蒸日上,從鋪路原料商進展為工程承包商、營造商,經過一連串購併,最終規模龐大到參與包括泰晤士河防洪閘、英法海底隧道等指標性工程。
發展過度肥大的結果是,當英國面臨 1990 年代經濟蕭條,柏油路集團受創慘重,改弦易轍,進行一連串瘦身,希望回歸原材料本業,因而於 1999 年將建築與專業服務部門獨立成為 Carillion。Carillion 成立後,又恢復積極擴張的企圖心,進軍設施管理市場,又發動購併進入鐵路維修、能源效率等市場,在不斷擴張與購併之後,到 2016 年,Carillion 年營收規模達 52 億英鎊,淨利 1.3 億英鎊,市值達近 10 億英鎊。
Carillion 成為英國最大公共工程承包商,在民間領域也包山包海,承包的知名重要工程包括參與 2 號高速鐵路的建造聯盟、巴特西退役燃煤電廠重新開發案、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主場安菲爾德球場擴建案等等;Carillion 是英國國家鐵路網的第二大維修營運商,為英國國防部營運管理 5 萬戶房舍,管理近 900 間學校及高速公路和監獄,在全球,營運範圍廣及加拿大、中東、加勒比海國家。
規模這麼龐大的大企業,應該很穩固才對?事實恰恰相反,由於規模太大,承包的業務包山包海,已經遠遠超過 Carillion 董事會或總部能管理的範圍,盲人騎瞎馬,逐漸走向懸崖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在國內,Carillion 接下太多英國民間出資立案制(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項目,PFI 是英國政府 1992 年提出的公共建設新模式,公共建設由民間廠商出資興建並營運,民間廠商開始提供公共服務後,政府再依據合約條件購買服務。PFI 設計的目的,在於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並期待以民營提升營運效率,然而,PFI 雖然大為減輕政府的財政與管理負擔,對企業來說,卻是把負擔加諸在自己身上,為了標下 PFI 項目,得標企業往往得到「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也就是出了沒有人想出的不利條件,才因此得標。會提出這樣的不利條件,往往是因為計算成本錯誤,低估了風險成本,最後多會導致公司賠錢。
Carillion 過度龐大的規模成為沉重包袱,若放棄太多公共工程無事可做,Carillion 會被自身體積拖垮;於是 Carillion 就成為最常面臨「贏家的詛咒」那方,為了取得案源不惜冒險,而接到賠錢生意。其中包括拖累最嚴重的三大「慘案」:
桑威爾的密德蘭都會醫院(Midland Metropolitan Hospital),合約價值 3.5 億英鎊,原定 2018 年 10 月開幕營運,卻因為照明、暖氣、通風系統問題,結果要到 2019 年才能完工。
皇家利物浦醫院(Royal Liverpool Hospital),合約價值 3.35 億英鎊,這家 646 床的新建醫院,原定 2017 年 3 月開幕,卻因為趕工導致建物不斷發生裂痕,修補不完,完工日期不斷延後,遙遙無期。
亞伯丁西外環道路(Aberdeen Western Peripheral Route),合約價值 7.45 億英鎊,由多家營造公司合資成立的亞伯丁道路公司(Aberdeen Roads Ltd.)承建,合資者除了 Carillion 以外,還包括保富集團(Balfour Beatty)、莫里森營造( Morrison Construction)、Galliford Try 等。亞伯丁西外環道路於 2015 年開工,原本預估興建預算 5.5 億英鎊,還是筆賺錢生意,不幸遇到所經路線地主嚴重抗議,還因為污染蘇格蘭重要鮭魚產地河流而遭罰 28 萬英鎊,政治上的阻礙導致土建工程進度落後,使得工程被迫在蘇格蘭冬季進行,造成成本暴增到 8.5 億英鎊,變成賠錢生意,如今其他合資公司得一起承擔負債。
在 PFI 制度下,工程得完工啟用後,政府才會付錢購買服務,因此若工程延後、超支,都是承包商要自行承受風險。Carillion 接了一屁股公共工程,許多延期、超支,滿手爛帳,屋漏偏逢連夜雨,Carillion 擴展到中東,原本應該擔起分散風險作用,結果卻只是累加風險,受國際油價下跌、油國財務惡化影響,中東客戶延遲付款,導致 2017 年中 Carillion 發布獲利預警,減記價值超過 10 億英鎊的合約價值,使其約 9 億英鎊的債務,以及約 6 億英鎊的退休金缺額,負擔更加沉重。
英國各主要銀行全數不肯伸出援手,英國政府也不因有眾多公共工程握在 Carillion 手上就認定它「大到不能倒」,於是到 2018 年 1 月,Carillion 只能走向倒閉一途。倒閉一個月後,一切仍紛紛擾擾,Galliford Try 宣布被迫增資 1.5 億英鎊,以應付亞伯丁西外環道路案帶來的 2,500 萬英鎊損失。英國破產部目前焦頭爛額,幫 Carillion 英國員工找工作,目前已為 6,668 人找到工作,但有 1,000 人確定失業,另外尚有 1 萬多人還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英國政府尊重市場的自然法則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遭牽連,資誠(PwC)、畢馬威(KPMG)、安永(EY)、德勤(Deloitte)四大會計事務所過去 10 年與 Carillion 的業務往來賺得 7,100 萬英鎊,涵蓋資安漏洞顧問、募資顧問、稅務、購併案與退休金等業務。英國各界遷怒四大收取這麼多費用,卻未能阻止 Carillion 走向破產,加上資誠如今是破產清算過程的顧問,但資誠也同時是 Carillion 最大債權人之一,退休金受益人的顧問,顯然有利益衝突問題。想要求四大以外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處理 Carillion 破產事宜,卻很難找到,轉而攻擊四大是「寡占」,使四大承受不少輿論砲火。
信佳集團(Serco)成為少數在這起大混亂中得利的企業,先前信佳打算以 4,800 萬英鎊承接 Carillion 在英國國家醫療體系(NHS)的業務,如今趁亂撿便宜,只付 3,000 萬英鎊就買到。信佳之所以能活下來得利,其實恰好就是 Carillion 崩潰的原因。信佳執行長魯伯特‧所梅斯(Rupert Soames)總是在桌上放一枝馬桶刷,提醒他若是毛利低於清潔業者的 5%~6%,案子就絕對不接;相對的,Carillion 顯然走相反路線,2017 年第一季尚未揭露財務問題時,毛利就僅有 1.6%,遠低於平均。以英國鐵路營運承包業務來說,平均毛利為 3.4%。
當 Carillion 以如此低的毛利接案,負責的工程與營運維護只要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延遲或額外問題,或成本些微提高,馬上就會陷入虧損,而複雜龐大的工程不可能沒有意料外的問題,於是接越多案子虧損越多,Carillion 接案方式有如在進行本大利小的賭博,賭贏也只賺一丁點,賭輸就全盤皆墨,這麼不划算的賭局,一旦長期投身其中,只有滅頂一途。
Carillion 過去曾經靠公共工程坐大,為何如今反被公共工程拖垮?除了 PFI 制度因素,過去英國公務員對產業一問三不知,寫出的合約充滿對企業有利的漏洞,例如利物浦學校簽訂 25 年合約,2014 年學校就關閉,但是合約還沒結束,結果利物浦每天還要支付合約商 1.2 萬英鎊;2010 年以後,英國成立皇家商業服務所(Crown Commercial Service,CCS),訓練公僕基本商業知識,並協助各部門面對承包商時能在商業面更完善合約,因合約漏洞意外得利的情況才幾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過去只有規模夠大的企業才有辦法承接重大政府標案,2011 年起英國政府決定改善這種狀況,成立「找合約」(Contracts Finder)網頁窗口,協助中小企業取得合約,如今這個窗口相當受中小企業歡迎,一週有 200 家企業上線登入。英國政府特意培植中小企業來與大企業競爭,以競爭壓低標案價格,目標是 2022 年要有三分之一政府標案由中小企業得標。如今 Carillion 倒閉成為嚴重政治事件,3 萬家下包商可能遭欠款,英國政府將更傾向發包給中小企業。
英國政府處心積慮改善公共工程合約與增加中小企業競爭的情況下,特別肥美的合約已經很少見,標政府工程不僅沒有辦法額外得利,相反的,從亞伯丁西外環道路的案例來看,政治事件造成工程額外風險的狀況卻與日俱增。但 Carillion 尚未習慣英國公共工程毛利變得如此低、風險如此高,龐大的事業體照過去的慣性猛接案,最後一頭撞上牆壁。
Carillion 破產後,許多英國左派媒體抨擊是「自由市場的失敗」,但 Carillion 的問題,與其說自由市場失敗,毋寧是企業管理失敗。Carillion 策略無法符合市場變化後,現金流出現問題,身為上市企業,卻不按照市場原則與法規公諸於世,而是還提早支付債款,甚至沒有獲利卻聲稱可用累積資金發股息,打腫臉充胖子,試圖欺騙市場,讓市場誤以為 Carillion 仍然財力雄厚。這種管理不透明、欺騙股東的行為,可說死不足惜。
市場為何有效率,關鍵要素之一,就是有自然清除惡劣行為的手段,公司破產正是其中之一。以過低毛利搶標,又試圖欺瞞市場的 Carillion 破產,證明即使百年企業、大企業,在市場法則下也一樣會一夕崩坍。Carillion 消失後,雖然英國政府一時間要頭痛如何處理滿坑滿谷的爛尾工程,但對市場來說,英國公共工程的毛利可望恢復較健康水準。正當經營的企業可從 Carillion 留下的空間得到發展機會,英國政府無懼 Carillion 燙手山芋,放手讓它倒閉,尊重市場的自然法則,對英國經濟可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圖文來源: https://pse.is/DWACF